3月2日,学校正式开学,在教务处的精细安排、各二级学院的周密部署下,上万名学生通过网络开启了线上学习模式。而身处湖北的多名教师,人虽被困在疫区,但教学不中断,克服各种困难,以直播、录播等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他们像一缕阳光,照亮疫区的路,也温暖了学生的心。
“认真负责的小马哥”
3月16日早上8点20分,在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万家集镇一幢三层小楼里,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教研室教师、共产党员马俊在二楼一间小书房里,开始上《基金投资》课。上午他一共上四节课,到11点50分结束,听课学生总计90多人。
马俊老师告诉记者,线上教学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充满了挑战性和复杂性。开学前,他认真分析了学生学情,完成了基于网络教学基因的备课,组建了线上教学任务和项目,制作了课件。开课后,他通过腾讯课堂网络教学平台和微信等实时通讯工具加强与学生的互动,积极变换教师角色,变传统知识讲授者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由于马老师家里的宽带信号不稳定,为了保证教学效果,他使用自己的手机流量进行数据传递,开课以来流量使用超了20G,每天晚上,他都要及时查看流量、及时续费,以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马俊老师还主动要求担任了学院的巡课督导。马老师的付出,得到学生认可,学生称他为“认真负责的小马哥”。
据马老师说,经济与管理学院还有一位老师在湖北省天门市,叫石倩文。她是工商企业管理教研室老师,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教授《企业管理》课程,一周4到8节课。记者在电话中了解到,这几天,天门气温回升,室外温度有20摄氏度,但是室内温度只有十几摄氏度,石老师打字的时候,手指头冻得发麻。
山顶的“直播间”
早上7:30,湖北钟祥市胡集镇虎山村,建筑工程学院教师、共产党员喻甜香在配合村里志愿服务人员测量体温后,便戴着口罩、背着电脑包向村西头山坡进发。山村手机信号不好,乡亲们便把山顶的一间房子借给他用,那里位置高、信号好。
面对“停课不停学”的任务,喻甜香老师在备课期间,用手机热点连接电脑和教学团队一起线上讨论并制作《装饰装修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标准、授课计划等内容;单元设计资料也从零开始制作一步步完成。
开课前一天,他上传了课件、电子图纸等资料,并在班级群共享课件、直播回放视频等;开课前30分钟,他发布直播任务、学生在线交流和处理课后作业等问题;开课前10分钟,他跟进直播签到。两周下来,在师生的相互配合下,授课效果良好。
杂物房里的“主播”
3月16日早上8点10分,在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子陵镇石莲村一间简陋的屋子里,赵永豪打开笔记本电脑,连通手机“热点”,准备上《电子技术》网络课。
赵永豪是机电工程学院机电一体化教研室副主任。今年春节,他和妻儿一道去湖北荆门农村与岳父母一起过年,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他们的回程计划。随着“停课不停学”的通知下达,赵老师克服各种困难,在僻远的乡村当起了“主播”。
因地处乡村,没有宽带接入,在建设录播课程及实时解答学生问题时,赵老师全程使用手机流量。由于老家四代同堂,白天比较吵,为确保录制效果,赵老师只能在气温不足6摄氏度的夜晚,独自在杂物房里进行课程录制;而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并尽可能节约有限的流量,赵老师结合近几年在不同网络平台学习的经验,除在“学习通”平台发布录播视频外外,还通过QQ群、微信群等,使用“语音+图片+文字”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难点讲解。
考虑到网络课程与现场教学之间的区别,赵老师所在的课题组把课程内容根据知识点进行了重新组织,确保课程内容的讲解能够满足网络教学的要求。同时内容的分隔上,以周为单位进行内容的设置,让学生更清楚每周应该学习到哪个部分。而在内容的讲解上,根据番茄工作法的理论,每小节录播课程的时长控制在25分钟以内,让学生更能集中精神,同时针对每节的内容设计了课堂测试,以反馈学生的掌握程度。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普遍互动积极,赵老师也会根据学生反馈的学习情况及时对讲解作出适当调整,保证学生能够掌握课程内容,教学效果得到学生的肯定。
据了解,开学以来,还有湖北籍多位老师,如外语外贸学院63岁的副教授李淑芳,建筑工程学院教师桂慧龙,建筑工程学院教师、共产党员鲁周静等,都克服各种困难,采取多种措施,保证了在线教学的顺利进行:有的指导学生根据授课内容充分预习,梳理并列出预习单;有的课中加强巩固性练习和教师案例、实训操作的演示作用;有的调查线上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课前积极与学生沟通,上课前力争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有的课后针对个别学生的疑问细心解答;有的狠抓课堂到课率,积极与辅导员、班纪律委员沟通到课情况;有的向邻居借电脑、紧急购买笔记本电脑等,都想尽一切办法克服线上教学的劣势,努力保证线上教学的效果。(综合通讯员龙轩、胡雪婷等来稿,并补充采访)